esp;只是平日在家,打听到朝廷的一些变故,这位内阁首辅杨国昌已经对贾珩唾骂不已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一个老仆快步跑至近前,道:「老爷,京中的邸报传过来了。」
&esp;&esp;老者这会儿,起了鸡皮的素手,放下手里的书册,苍声问道:「京中又有什麽消息流传过来?」
&esp;&esp;这些天,京中关于朝局的变动消息,一直传递到地方府县。
&esp;&esp;老仆禀告道:「老爷,县里的告示说,卫王登基了。」
&esp;&esp;杨国昌手里的一本薄薄书册倏然落地,闻听此言,斥骂说道:「这个乱臣贼子!」
&esp;&esp;这些年,杨国昌未尝不感慨当年没有提醒崇平帝提防贾珩,结果却是被其不幸言中。
&esp;&esp;「父亲。」杨国昌的长子,杨思弘快步近前,问道:「何事如此惊怒?」
&esp;&esp;杨国昌愤愤不平道:「贾贼篡位了,天下之人,竟无一人为先帝而怒起义兵,这天下之人何其忘恩负义?」
&esp;&esp;「父亲,卫王在朝野之上苦心经营多年,党羽遍布中外,卫王以奇技淫巧之道蛊惑世人,而天下那些愚民又因为新政之利而怀恩卫王,如今民心归夏,再难改易了。」杨思弘叹了一口气,无奈说道。
&esp;&esp;杨国昌长叹一声,感慨道:「天下之人何其忘恩负义?」
&esp;&esp;说着,摆了摆手,苍声说道:「扶为父到书房,为父要为先帝和陈汉写一首祭文。」
&esp;&esp;「父亲,先前不是刚刚书写过一篇?」杨思弘说道。
&esp;&esp;作为崇平帝潜邸之时的旧臣,杨国昌在崇平帝过世之后,写了不少祭文悼亡崇平帝。
&esp;&esp;杨国昌道:「是啊,那就再写一篇。」
&esp;&esp;在儿子杨思弘的搀扶下,杨国昌进入书房,落座在一张梨花靠背的椅子上,向自家的儿子摆了摆手,道:「让为父自己待会儿。」
&esp;&esp;杨国昌目光发直,喃喃说道:「旧朝已去,新朝方立,岂能无人殉节?」
&esp;&esp;此刻,杨国昌手执一杆粗毫毛笔,在书册上书写的赫然是贾珩在十五年前所作的《临江仙》。
&esp;&esp;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……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&esp;&esp;而杨思弘此刻在外间落座着,心头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,说话之间,转身向着书房而去。
&esp;&esp;过了许久,但见一个老管家出来,泪流满面地看向杨思弘,声音之中带着几许哭腔,温声道:「老爷,老爷去了。」
&esp;&esp;乾德八年,杨国昌为崇平帝殉节,临沂地方官府惊闻之后,层层报于神京,史载:上,闻之默然许久。